首页 > > 工作动态 > 首都“六链五群”企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在全国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新征程上,10月29日,首都工会公益伙伴项目暨“六链五群”企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在中关村国际创新大厦成功举办。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职工技术创新的宏伟事业中,为我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此次活动在北京市总工会和职工服务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京津冀企业家联盟、中关村社团第一联合党委主办,北京发明协会、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团共同协办。线上线下汇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生命健康、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第六代移动通信、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社会组织、企业、职工创新工作室、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职工代表360余人参加活动,共话大中小融通企业职工创新大计。活动通过网络全程直播。

活动开篇:锚定需求,彰显成效
活动伊始,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首都工会公益伙伴项目”负责人何颖向与会嘉宾致以诚挚的欢迎,并简要汇报了该项目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的实施进展及初步成效。在推进过程中,联合会紧密结合“六链五群”产业职工的实际需求,创新性地构建“参访展示+项目路演+政策培训”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以“链上助企行”“产业融通汇”“惠企直通车”为活动品牌,开展系列活动8场,累计覆盖职工逾300人次,初步搭建起聚焦职工创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务实服务平台,充分彰显了工会组织在服务产业发展、赋能一线职工方面的积极作为与引领示范作用。

领导寄语:凝聚共识,引领方向
北京市中关村社团第一联合党委书记、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京津冀企业家联盟秘书长戴键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旨在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平台,推动系统布局、资源对接与成果转化的深度融合。他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市委也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六链五群”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要素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中关村创新引领作用持续增强。联合会作为创新创业生态的营造者,立足北京、辐射全国,放眼全球,已汇聚500余家各类主体,跨区域协同网络日益完善,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筑牢了平台根基。戴书记提出,要激活一线职工创新的“源头活水”,贯通产学研用的协同链条,强化跨界融通发展。期待携手各方助力职工创新成果转化,为催生新质生产力建功立业,为首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主题演讲:洞察前沿,解码趋势
在产业主题演讲环节,行业专家立足前沿实践,呈现了高水准的趋势解读。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刘莹,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发展趋势》,结合京津冀三地协同实践,深入剖析了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她的分享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提供了切实路径,有效推动产业生态向绿色、智能与高效持续升级。
海克斯康产教融合外部顾问、北京科润慧通联合创始人申燕,围绕《AI赋能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新路径与实践》进行主题分享。她通过实际案例,生动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生产线优化、质量管控等关键场景中的创新应用,详细阐释了产教融合在培育创新人才、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新路径。这一分享紧密呼应了“十五五”规划中“夯实创新基础”的发展要求。

服务推介:多维赋能,激发活力
创新生长离不开良好生态滋养。在服务推介环节,多方机构携手构建立体化支撑体系。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工体支行零售主管行长田颖,介绍了“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赋能企业职工金融服务”方案,从京津冀三地京彩卡、信贷支持、财富管理、普惠服务等维度阐释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滴灌企业及职工创新实践;北京发明协会秘书长马万超,以“打造北京发明大赛协同创新生态”为主题交流经验,并现场发布自2025年10月15日-2026年1月5日第20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招募令,为职工创新提供更高能级的成果展示比拼的平台;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团AI&FT项目部副总经理刘泞恺,系统推介了产业空间载体与优质配套资源,为各领域企业对接和产业合作提供全链条服务。金融护航、赛事搭台、空间支撑的多元服务矩阵,为职工创新提供立体化服务保障。

成果路演:创新涌动,匠心闪耀
职工创新成果路演环节成为活动亮点,六位来自研发生产一线的杰出代表依次登场,分享了涵盖智能制造、航天科技、工艺革新与健康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成果,充分展现了首都职工的创新智慧与工匠精神。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高级主任工程师、新能源智能制造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孙建国:《AI技术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线的应用与探索》——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的智能化升级;
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丁连同:《超硬刀具五轴激光加工技术及装备》——突破高端制造装备及工业母机领域关键技术瓶颈;
航天五院503所前沿技术研究师、高级工程师上官博屹:《卫星遥感数据智能处理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赋能航天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车身保全技术专家王浩:《开发挂具轨道划线段差检测系统》——以工艺革新提升生产精准度;
北京市计算中心有限公司科技文化事业部经理唐艳艳:《3D 数字展厅系统 V1.0》——探索数字技术在展示传播领域的创新应用;
北京领创精准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爵赛:《职工职业健康服务平台》——将创新思维融入职工权益保障。
这些源于实践的创新成果,犹如“六链五群”产业创新图谱中的璀璨明珠,生动展现了基层职工在技术革新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这六项成果是从前期征集的20余项申报成果中,经过精心筛选确定,兼具前沿性、实用性和代表性,堪称首都职工创新力量的缩影。活动现场准备了《首都“六链五群”职工技术创新成果手册》,为各界职工搭建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平台,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览展示:互动体验、交流对接
活动安排创新技术成果展览展示、资源对接环节,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与会嘉宾佩戴水晶石视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团队研发的AR设备,亲身体验虚拟与现实交融的奇妙场景,深切感受数字技术带来的视觉震撼。民生银行开展现场咨询办理服务,为需求职工和企业代表推荐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职工健康服务平台及各类创新成果现场进行展示,与会代表在参观中探讨创新攻坚难点和产业合作需求,拓展了跨领域技术交流的空间。通过展览展示,为职工技术创新成果搭建宣传阵地,更为“六链五群”领域承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企业,涵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活动收官:接续奋斗,创见未来
本次活动精准聚焦系统布局、趋势研判、资源对接与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构建了开放共享、协同联动的创新交流平台。职工代表的优秀实践案例生动展现了基层创新的活力,有效激发了更广泛的创新热情;多元化、系统化服务展示,为创新生态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科学绘就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将携手“六链五群”各界职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让创新的火花持续碰撞,让跨界的车轮滚滚向前,凝心聚力,用智慧和汗水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
- 【活动通知】关于开展首都“六链五群”.... 10-22
 - 【活动通知】关于举办首都工会公益伙伴.... 10-13
 - 【活动通知】关于举办2025CFAA.... 10-11
 - 关于开展2025年科技服务业专项科技.... 10-10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 09-22
 - 关于推荐科技人才参评第二十八届茅以升.... 09-1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