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北京市总工会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携手中关村社团第一联合党委“红心联动”品牌,联合京津冀企业家联盟、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北京市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会、中关村社团第六流动联合党支部、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中关村环创水循环利用技术创新联盟、中海新城置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成功举办首都工会公益伙伴项目之零碳领域“链上助企行”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共同搭建“两企三新”从业人员成果展示与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各界职工互促交流和纵深协作。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董晓辉,北京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部部长李熙靖、专技干部张鹏,联合党委委员、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秘书长徐兴华,中海新城置业有限公司写字楼事业部刘永红,北京广西大厦集团副总经理喻健梅,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工会主席陈勇,中关村智慧旅游创新协会秘书长张秀琴及联合党委所属社会组织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代表,以及京津冀企业家联盟企业职工代表30余人参会。
本次活动由中关村社团第一联合党委专职副书记、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社会工作部部长何颖主持。首都工会公益伙伴项目是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携手京津冀企业家联盟、中关村社团第一联合党委承接了“首都‘六链五群’企业职工技术创新与交流项目”,重点聚焦产业细分领域企业职工,通过“参访展示+项目路演+政策培训”模式,以“链上助企行”“产业融通汇”“惠企直通车”为活动子品牌,搭建跨界技术创新与交流平台。
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严晨敏,以《ESG赋能企业未来》为题,分享ESG理念如何驱动企业可持续创新。严晨敏秘书长在能源与环境领域从业二十多年,先后在中国国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开发银行、行业协会担任多个技术和管理职务,参与了多项节能降碳领域内政策研究课题。严晨敏副秘书长从介绍ESG发展的前世今生出发,重点分享了中国能源转型展望和能源投资未来,并在交流中提到,绿色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抢先布局ESG能力,就是抢占未来商业制高点。未来ESG是企业的“生死命题”,更是“增长答案”。在碳中和与全球化的双重语境下,ESG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入场券”。
7月,联合会面向首都各界企业职工开展了“六链五群”创新成果平台征集工作,经过前期筛选,邀约3名职工代表围绕能源转型、绿色低碳新材料进行技术成果推介交流,让大家看到零碳技术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广泛应用。
北京中科华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军锋,以《北京市新能源低碳供热实践》为题,从北京供热政策出发,着重介绍了新能源供热技术现状和应用场景,让大家对北京民生保障的供热系统降本增效的路径有了全新的认识。北京中科华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热泵技术、余热利用、能源系统优化等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多年来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混动热泵柔性耦合系统在北京乃至全国各地落地实施。张总表示供热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途径,也是提升城市宜居品质的重要举措。企业将依托技术创新与能源优化,致力于构建现代化绿色智能供热系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冯小江,推介《抗菌抗病毒无机矿物装饰壁材》。人居环境研究院致力于绿色建筑、装配式技术研发与转化。本次介绍的“和室壁”无机矿物壁材系列产品,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的科技成果,具有主动捕获细菌病毒、全天候灭活降解净化、无机材质健康长效等三大功能,粘接牢固、耐候耐老化、透气性好、防腐防霉、耐碱性等优势,系列产品使用的复合助剂及相关技术成果被数位院士一致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装修材料和解决方案,也提供了更健康、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装修选择。产品在第七届雄安建博会上首次亮相,作为国家级科技课题的最新成果产品,在展会期间受到广泛关注。
深圳市中美高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品牌经理张子源,介绍《建筑防水新材料》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场景。重点展示了防水产品的“破局者”,堪称防水界的“变形金刚”——纳米硅橡胶防水涂料系列和专治各种“疑难杂症”“隐形盾牌”的纳米石墨烯封漏防水超强液系列产品。情景式现场介绍尤为精彩,普通家庭竹篮竟然变成了“养鱼神器”。新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突破令人耳目一新。企业现已研发了多款纳米硅、石墨烯环保防水材料,广泛适用于民用建筑(地产项目)、机场、公路、桥梁、码头、地铁、水利设施、环保设施、人防、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防水工程领域,在业内受到广泛认可。
中海新城置业有限公司写字楼事业部刘永红引导大家,感受绿色建筑与零碳技术的创新实践,共同沉浸式体验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氛围与商业活力。
走进中海金融中心零碳技术展厅。“出于绿色回收考虑,屋顶、立面及挑檐等构筑物上均安装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被直接应用于楼顶照明和其他设备,减少能量损耗。”刘永红介绍说。中海金融中心以零碳技术和绿色认证成为生态楼宇的领跑者,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碳达峰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结合零碳建筑技术发展趋势,聚焦被动技术降需求、主动技术提能效、能源转型降排放、低碳建造降隐含碳等4大类18项技术措施综合节能率81%,成功打造出北京首个商业办公零碳建筑,技术集成示范和首个大型商业办公“光储直柔”集成示范工程。成为中轴线上的“绿色地标”。其中,1号楼更是走在行业前列。在参观学习中,大家身临其境地体验了集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为一体的零碳生动实践,深切感受到中海地产在践行双碳目标路上的央企担当。
参观《每周评论》旧址与大吉巷商业文化综合体。中海金融中心所在片区曾有“南大吉巷、北大吉巷”,故而得名“大吉片”。漫步留住了历史记忆、融入了时代脉搏的文保区,体验康有为书法作品与戊戌变法的历史风云,感受“公车上书”的澎湃史诗,触摸《每周评论》铅字印刷机,踏上陈独秀、李大钊寻求民族救亡之道路……历史与未来的对话扑面而来。“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康有为的改革精神曾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寻路”诚然非易事,但寻得了路,发展才有方向。中海以“功能置换+业态创新”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融合文保、商业、办公、绿地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更新,为城市注入“绿色基因”,予城市以冀望。这也将是本次参会者最大的收获。
本场活动聚焦零碳产业领域,涉及节能环保、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等重点细分方向,包括园区参观、ESG主题分享、技术成果交流以及沉浸式体验等环节。活动结束后大家无不感慨,技术赋能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的相融碰撞,历史不断前行,我们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脚步不能停止,零碳技术不仅在理念上引领未来,更在实践中赋能建筑与城市发展。绿色、智能、健康、时尚的融合趋势正成为激发商业活力的关键要素。希望大家以此次“链上助企行”为契机,继续深化工会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协同联动,共同构建零碳技术生态圈,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首都工会公益伙伴项目是北京市总工会为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通过资金扶持的方式,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旨在进一步拓展工会服务职工途径,丰富服务职工手段,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接长工会手臂、扩大工会朋友圈,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和工作品牌,促进工会联系引导劳动领域社会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 关于参加2025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 09-16
- 关于举办首都工会公益伙伴项目之零碳领.... 09-08
- 关于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办公地址变更.... 09-01
- 京津冀协同发展2025官厅湖马拉松报.... 08-15
- 关于征集京津冀“六链五群”领域职工创.... 07-18
- 关于举办2025年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 06-19